5月12日之後的日子
整理自5月12日萬華茶館爆發確診、成為疫情群聚傳染焦點後,無家者成為所謂防疫破口、八大無限期停業、學校停課、移工確診等對群體造成衝擊的事件,重建貧窮者視角中的疫情時間軸,並同時收錄新聞、輿論風向與制度公告是如何影響貧窮者的生活。
5月12日之後的日子
整理自5月12日萬華茶館爆發確診、成為疫情群聚傳染焦點後,無家者成為所謂防疫破口、八大無限期停業、學校停課、移工確診等對群體造成衝擊的事件,重建貧窮者視角中的疫情時間軸,並同時收錄新聞、輿論風向與制度公告是如何影響貧窮者的生活。
繼2020年酒店公關確診,八大行業勒令停業,5月中起疫情攀上高峰,萬華以未曾料想到的姿態躍入全國新聞版面,新冠肺炎確診者足跡所經之處,揚起一陣恐懼,尤其曾造訪過的茶室首當其衝,八大再度被停業,各種窺探或嘲諷此地的評論隨之而起。
無家者聚集之處、貧老社區、不被待見的行業,早背負了各種標籤和罵名。疫情之下,更讓人恣意為它們貼上負面言語。讓邊緣的更邊緣,污名的更污名。
NGO行動、回應
▸ 無家者街頭物資小隊
5月18日起,服務無家者的各個單位,如芒草心、人生百味、救世軍、活水泉教會、靈糧堂、人安基金會,以及中正、萬華社福中心等串聯分工,進行近三個月的防疫物資發放,遍及中正、萬華、大同、中山等區。由身穿防護裝備的工作夥伴,在夜深人靜時,將一份份裝著口罩、酒精噴霧、食物餅乾的物資包送至無家者的身旁,盡力不讓任何一人落下。
▸ 臺北市娛樂公關經紀職業工會
5月24日,工會發布新聞稿,呼籲政府應避免汙名化八大從業者、並盡速通過停業補償與紓困方案。
同時間也展開育兒、家庭物資及捐款募集計畫,開放相關從業者申請物資與急難紓困,並且提供個案紓困諮詢服務。八月下旬,疫情逐漸趨穩,而八大產業的復工卻仍未見相關規劃與配套,9月1日工會再度發布新聞稿,讓特定行業從業者能夠有條件復工。
貨車司機站在路旁,烈日下手捧外帶餐盒,臉上帶著汗珠眼神警戒的猛扒飯,深怕下一秒將要等著挨罰⋯⋯
疫情暴起後,防疫人人有責,同一組名詞下,仍得在外奔波工作的勞工、睡在車站的無家者,沒有豐厚資源能待在家等待暴風結束,不得不待在外頭的人們,得隨時擔心會被指責為防疫破口。光是脫下口罩喝口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隨著大型聚會取消、市場暫停營業,許多零工機會減少、流動攤販無人光顧。人潮冷清的街道,街賣者只得提早收拾回家。即使後續政府發布疫情紓困金,也因為非典型就業而被排除在外。
NGO行動、回應
▸ 浪人食堂
夜市停業後,浪人食堂陪伴的無家者與貧困者先轉至「街頭聯合防疫物資中心 」工作,成為街頭物資小隊的一員。並於6月22日開啟了「街頭英雄包」募資計畫,邀請社會大眾透過捐款支持,讓食堂製作飲料、食物送到協助抗疫的無名英雄手上,不僅為第一線防疫人員帶來鼓勵,也為浪人食堂的經濟貧困者創造極具意義感的工作。
▸ 新巨輪協會
疫情下,共生家園成為街賣者安穩生活的避風港。雖然無法上街工作,但在協會的互助照顧下生活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不過收入減少確實影響了日常生活,對此,協會除了協助成員申請政府紓困,對於有需求但資格不符者,也另外自籌款項供成員申請。此外,協會也在社群上發佈能夠協助低收及身障者申請紓困的訊息,希望能夠擴大服務對象、找出潛在的需求者。
▸ 社區實踐協會
根據去年的經驗,今年在疫情升級難以家訪後,即募集民生物資及便當熟食,並利用每週兩次發放物資的機會,與家長、兒少們更新防疫資訊、聊天維繫關係。也在這段期間發現多數家庭所面對的問題,除了首要急迫的經濟困境,亦有精神上的壓力。由社工協助社區家長申請紓困,對不符資格但有需求的家庭提供緊急救助金。
三級警戒下,全台各級學校紛紛停課,螢幕成了教室,學子只能就著3C產品遠距上課。缺乏電子設備、室內空間不足的家庭,孩子在有限條件裡勉強跟上課程進度。而親子共處的時間延長,也讓家庭矛盾增長。
與此同時,住在康復之家的精神疾病經驗者也因防疫規範,規定不可外出,長時間待在機構裡,沒有足夠視訊設備跟使用能力、失去了日常的人際連結,精神狀況日益下降。
狹小的室內空間、關緊閉的房門,疫情下的窒息感從身裡蔓延到心理上。
NGO行動、回應
▸ 逆風劇團
疫情期間,陪伴的青少年們長時間與家庭相處,造成衝突急遽上升,疫情4個月自殺電話特別頻繁。也因打工被大量砍班,許多人在經濟考量下容易回流挺險,涉入詐欺,讓原本的狀態又墜回不穩定。逆風在安全許可的情況下,開車到有需求的團員家中,陪他們兜兜風或者是諮商陪伴。也透過直播、視訊群聊、錄製podcast,每月設計討論主題,希望能藉以突破地區限制,確認大家的身心狀態。
▸ 樂窩協會:部落互助、送菜
在警戒發布後,三峽鶯歌一帶的都市原住民部落內,遇到工地減班、擔憂外出工作染疫、小孩停課需要在家照顧等等狀況,收入銳減的壓力日漸增加。樂窩除了募集民生物資外,也向部落內的小農購買蔬菜,由社工與課輔班的小朋友們組隊將蔬菜、物資分裝,做好防疫措施後一同在部落內發送物資。藉由不同年齡層的互助分工,凝聚部落的力量一起度過難關。
▸ 活泉之家:會員關懷專線
服務精神疾病經驗者的活泉之家觀察到,疫情限制了所服務會員們的行動,也影響大家規劃好的生活,為了穩固大家的心,活泉透過關懷會員小組,請會員撥電話聯繫其他不方便出門的會員,讓他們知道,還是有一群人持續關心的自己。而原本的繪畫課程也改由線上進行。
▸ 夢想城鄉:線上聊聊
原本固定的繪畫課程改成線上進行,缺乏課程材料的學員,也會先寄送媒材,讓陪伴的經濟弱勢學員能持續創作。另外工作人員、志工也持續以電話關懷服務的大哥大姐,了解大家的狀況與心情。少了實體課程的互動,但部分成員轉而協助一碼的物資包裝整理,意外開發出新技能。
新聞尚未發布前,苗栗竹南鎮的居民都已知曉鄰近電子廠傳出外籍移工感染新冠肺炎的消息。那一晚人心浮動。
雖然早是台灣產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但大疫來臨,移工仍舊被當成「外人」對待。染疫消息一出,縣長隨即下達移工禁足令,勞動部也加碼要求移工暫緩轉換雇主。移工為因應防疫,被轉移住宿地,但隨後曝光的宿舍照片裡,卻是雜亂不堪,私人物品遭隨意棄置的畫面。當防疫成為全體共識,同島一命的口號震天價響,但移工的真實處境,像極了一場諷刺,凸顯長期以來缺乏對待移工的合理管理政策。
NGO行動、回應
▸ TIWA
6月6日TIWA發佈防疫政策檢討的新聞聲明稿,針對「禁止移工轉換雇主政策無配套措施」、「保障染疫或有隔離需求的移工權益」、「家庭照顧者及外籍家庭看護工納入公費疫苗接種名單」、「規劃以公辦宿舍取代無法管理的仲介宿舍」幾點向執政單位提出呼籲,除了發起線上記者會,並聲明翻譯成越南、印尼、菲律賓、英文等版本,讓資訊在不同族群中能更透明的被認識。
▸群眾協會
6月初禁令頒布後,群眾協會收到許多移工的求助訊息,不僅有因為禁足令造成的生活影響、宿舍防疫規劃不足帶來的擔憂、資訊不透明流通等等難處,更是聽到許多仲介、雇主要求簽屬「違法切結書」,標明只要外出染疫,醫療檢疫相關費用需全部由移工承擔,仲介不予協助。協會社工不停協助破除謠言、翻譯資訊, 陪伴處於資訊不對等狀態的移工朋友們面對這段混亂。
七月,逐漸回穩
7月,疫苗開始施打,隨著確診人數逐步下降後,社區從戒備狀態慢慢回穩,終於在7月27日全國降為二級警戒。
雖然染疫的風險尚未歸零,醫療照護機構尚未開放,被強制停工的八大行業亦沒有復工的消息及配套措施……經濟動盪的影響仍清晰可見,但終於在時序邁入盛夏之際,為期近三個月的疫情警戒獲得一絲喘息。社會也開始在轉變的生活中摸索,需要與疫情相處的新日常,會是何種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