⁵ 疫情過後,我仍完整

1.5公尺的裂縫 LOGO
1.5公尺的裂縫 LOGO

疫情過後,我仍完整


三級警戒後,服務據點關閉、原有的方案計畫被打亂、工作者也與服務對象經歷新的危機與挑戰,一邊面對不知道何時才能回歸「正常生活」的日子,同時也得努力讓自己適應新的工作樣態。

這些日子以來,無論是在外勞碌奔走的工作者,或是在線上努力串起每一個人的工作者,都經歷了一段或明或暗、充滿未知與變動的時光,

透過創作,我們整理了這期間工作者的內在狀態與轉變,讓彼此經驗在工作坊裡交會,相互流轉、映照。

block_4-03

疫情過後,我仍完整

五月,是稻子結穗的季節,台灣卻急速地進入疫情險峻的過程,本以為我們的所處之地已然邁向枯萎,卻在萬華社區綿密的網絡中,看見結實纍纍的生氣,來自於平時 / 平實的連結,築起疫情中的互助支持網。

可以點擊圖片,觀看更多內容

block_4-04

家琪

真真

宜潔

為然

冠冠

阿德

曼曼

古猴子

雨軒

星月櫻

深坑陌生人

佩佩

雅雅

Wei

珈羽

IMG_1260

● 工作坊帶領人:夢想城鄉創作班

以藝術作為表達自己的媒介,脆弱經驗是打破刻板印象、通往彼此生命經驗的橋樑;在這裡,畫得好不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重新和自己對話、再次看見自己的價值,也嘗試用這樣的方式與其他人建立連結。

我們希望能透過工作坊的設計,和大家一起回頭看看這段時間的歷程,重新梳理事件及感受,在創作中記錄下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拾回那些在大環境影響下還沒有時間整理的內在轉變與狀態,讓經驗在工作坊裡交會,相互流轉、彼此映照,一起看見經歷疫情衝擊的我們,依然是完整的人。

● 想鄉訊息卡是什麼

每一堂創作課的最後,都有一段分享作品的時間。我們常常在互相分享時,聽到彼此說出非常美麗又引人深思的句子。這些句子被記錄下來以後,就只是安靜的躺在文件裡面,感覺有點可惜。剛好這個工作坊的結尾,希望可以收攏在「感覺到力量」的地方,於是突發奇想,用彩虹卡的形式做了屬於我們的想鄉訊息卡,在工作坊的最後一個橋段,讓這些美麗的句子現身,參與者們有機會用創作來和句子們互動,也像是在和夢想城鄉創作課的成員們對話一樣。

由此進入展間

5.12 之後的日子

我們藉由梳理貧窮經驗者疫情期間遭受到的困境,建構出一條疫情時間軸。

從新的軸線中,將能看見新聞、輿論風向與制度公告,如何關鍵影響貧窮者的生活。
進入展間

黑暗中,光的互訪

此展間為各類社會工作者的第一人稱疫情日記與回顧。

邀請觀展人以閱讀朋友近況的方式,看見工作者同樣的堅韌、挫折,和行動背後的種種感受。
進入展間

有故事的主體

在貧窮經驗者的視角中,比疫情更需擔憂、在乎的事,可列成一條數不盡的清單。

透過文字、攝影、聲音、影片紀錄自己的故事,分享給社會大眾,一起回望那些本得獨自面對的日子。
進入展間

結穗的五月

五月,是稻子結穗的季節,飽滿稻穗的意象,正如同疫情間在萬華的互助網絡,緊密而紮實。

展間共整理出三個地方網絡,介紹它們的組成、是如何交織成網,並如何網住人們微微欲墜的生活。
進入展間

疫情過後,我仍完整

此展間與脆弱畫室合作,藉由圓形畫紙的創作,工作坊陪伴來不及整理心情便旋即投入新任務的工作者們,好好回顧、好好說話。
進入展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