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資訊

活動資訊

【系列講座】

邀請團隊:新巨輪服務協會/伊甸基金會附設活泉之家

身體與心理的障礙或疾病本身就已經是很少被理解的經驗,而身心障礙加上貧窮經驗就更難以被理解,當社會關注在每日疫情變化之時,在社會的邊緣之處,許多人也面對進一步的衝擊,卻鮮為人知。

過去,這少人願意作為貧窮的主體現身分享自己的經驗,因為許多人仍受困其中,沒有整理經驗的機會,更因為害怕自己被社會不理解的眼光傷害,但今年幸運的邀請到兩個協會所服務的對象,願意分享他們在疫情下作為一個身心障礙經驗者同時又作為一個貧困者的經驗,帶更多人看見貧窮者眼中的社會。

若你願意走進一步貧窮的經驗,我們想邀請你來參與這場講座,聆聽過去沒有機會現身的聲音。

🚩日期:10/28
🚩地點:一碼(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64巷22弄地下室

邀請團隊:樂窩社區服務協會/台灣社區實踐協會

許多貧困家庭的單親媽媽,往往面臨了照顧孩子與工作存在的兩難,常常試圖兼顧兩者但反而難以兼顧,而不幸的是,無法兼顧也時常引來不理解的目光,因為貧窮與工作而沒有照顧好孩子時,就被認為是不負責任或是不在意孩子的母親,但照顧孩子時,又常在職場上被視為問題,甚至是被認為不認真工作。

而在疫情下,無法遠距離的基層工作與只能待在家中上課的孩子,全職照顧孩子的原民媽媽,好像被認為沒有生產力、在家的勞動也不被重視,疫情之下照顧壓力更大,勞動的剝削更深、家庭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而媽媽與社工們又是如何看待這樣的衝擊。

今年,貧窮人的台北邀請服務都市原住民工作的樂窩協會,與服務社區貧困家庭的實踐協會,邀請不同家庭與不同文化下的母親,分享她們在疫情下的困境與經驗,讓更多人認識,在都市看不見的狹縫中生存與生活的經驗。

若你願意走進一步認識貧窮的經驗,我們想邀請你來參與這場講座,聆聽過去沒有機會現身的聲音。

🚩日期:11/3(三)
🚩地點:一碼(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64巷22弄地下室)

邀請團隊:微光盒子/逆風劇團

貧窮人在台灣,大多數時選擇隱身於社會之中,努力在資源匱乏的處境中,試圖保持「正常」,試著讓自己看起來與多數人一樣,然而當人匱乏到難以撐起正常的外衣時,那便被迫現身,被他人看見自己的不一樣,看見自己的失序。

在貧窮的許多處境中,少年的貧窮經驗往往最讓當事者無力,他們除了自己家庭貧困的處境,既要面對學校、家人的期待,又有對自身與同儕的焦慮,但想改變又往往缺少足夠的機會與經驗。

在台北這個看似富裕的城市中,許多貧困人與家庭隱身其中,位在台北西北邊的大同區與東南邊的文山區便是許多貧困家庭居住的地方,逆風劇團與微光盒子便是兩個在地陪伴貧窮家庭青少年成長的團體。

貧窮的經驗本已不易表達,作為一個孩子與少年,意見更不容易被重視,因此許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很少願意說出這樣的經驗,讓社會學習理解他們的困境與適應的智慧。但今年貧窮人的台北很幸運的邀請到兩個團體,他們將陪伴著少年們,分享自己在疫情下的經驗,帶更多人看見貧窮者眼中的世界。

若你願意走進一步認識貧窮的經驗,我們想邀請你來參與這場講座,聆聽過去沒有機會現身的聲音。

日期:11/4(四)
地點:一碼(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64巷22弄地下室)

【主題影展】

**站在海岸交界,描繪娛樂公關在燈紅酒綠背後的真實樣貌**

「下海」常被用來指涉進入八大產業,入行就是捲入風險莫測的「海」。社會常用主觀標準判斷海與岸的分際,以階級、職業、社會地位加以評斷……但對某些公關與經紀人來說,酒店產業也許才是她們的「岸」。

經過八個月的跟拍,不僅紀錄了公關的生活與工作,也參與工會籌備、組織會議、講座受訪、籌辦沉浸式劇場等等。跳脫「特殊行業工作者」的角度,拋開職業角色的制約,重新詮釋「娛樂公關工作者」的樣貌。

*特別感謝:《海與岸》創作團隊_刺槐影像工作室

🌔與談者:酒與妹仔的日常 X 人生百味 剛勇

🚩日期:10/29(五)
🚩地點:龍山B2 展演廳(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

**無家的人為重返社會一再碰撞、挑戰**

導演路易斯朱利安派特真實走訪巴黎女性女性庇護所一年時間,以平行視角以及喜劇元素描述看似嚴肅的社會議題,而電影中多名演員皆由過往真實街友參與演出。電影原文《Les invisibles》意為「看不見的」,每個人都看過街友,但其實有更多看不見的面相正在發生,電影刻畫出身處於貧窮的人難以為人所知的立體面貌,真實卻出乎意料,輕鬆有趣卻處處啟發。

「你沒看到她們的眼神,又恢復了希望。」

🌔與談者:芒草心慈善協會社工 李佳庭 X 人生百味 剛勇

🚩日期:11/6(六)
🚩地點:龍山B2 展演廳(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

**記在安康平宅消失前,被浪淘洗的人們**

在「興隆社宅D1駐地創作計畫」中,由駐地創作者陳若軒及她的團隊,透過影音與文字創作,紀錄安康平宅拆除、興隆社宅興建之既居民個體的遷移歷程。描繪埋藏在社會住宅政策之下,集體記憶乃至原生家庭形塑而成,個體生命在揮別與出發中間的懸浮筆記。

「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都希望好好告別,我們都想要好好出發,親眼目睹燦爛明亮的地方。」

*特別感謝:《過了這裡,就是河堤》_陳若軒駐地創作計畫
此部影片為「臺北市社會住宅公共藝術計畫《藝居—家的進行式》」計畫成果之一。

🌔與談者:微光盒子 X 人生百味 阿德

🚩日期:11/7(日)
🚩地點:龍山B2 展演廳(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145號B2)